现场作画的85岁艺术家李玉双先生
2020年5月16日,“李玉双同名个展”在798艺术区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馆)启幕。策展人方志凌。此次展览以85岁高龄的艺术家李玉双先生最新作品为主,早期代表作为创作历程的节点启示一位艺术家漫长的探索历程。展览提取、梳理了李玉双先生从艺六十余年来的思考和实践成果,展出涵盖油画、水墨、素描、手稿等形式在内数十件作品。
展览启用亚洲艺术中心主展厅,并以三个展厅的空间结构形成对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论、田野实践、语言形式的自由呈现等线索创造性表达,向艺术家新作致敬。
李玉双 桂林阳朔(局部)98x197cm 丙烯水墨宣纸 2019
李玉双 暖日植物园99x195cm 纸本丙烯水墨 2019
线索一:方法论
在展厅的中央,悬置着李玉双写生场景的大幅图像,与平铺其下的展台上那些速写本画具共同示现创作者的在场。并以固定在展墙上的思考模型、工具,视觉化一位艺术家对创作本体和方法论的抽象思维路径。
李玉双的作品乍看之下,似乎是西方以研究外光下,呈现客观光色变化的印象派一脉,再看却又有中国传统笔墨的色、韵、情、意,他的创作不落程式化的窠臼,有自成天然一派的法度。
李玉双 春上枝头(北小河)99x197cm 纸本丙烯水墨 2017
李玉双 冬天的植物园 98x196cm 纸本丙烯水墨 2018
虽然他常常写生,却画光影形色在心像上的投射,虽然有中国传统沁染的技巧意趣,却以丙烯、纸墨表达胸中丘壑。他不仅仅是用线来呈现心性的自在,还在表达空间、色彩的构成。色彩的冷暖之外加入了中国人对颜色质感的诗意,那不是翠绿、湖蓝,却是花青、三绿、二绿等等,是关于人与万物友情间的对话。
方法论的文献
展览现场的观众常常被展墙上文献吸引,驻足阅读:
【宇宙观】1971年,理工出身的李玉双在河南开始了独立的视觉研究和绘画试验。从丢勒的透视实验,到自己制作模型进行大脑研究、人眼视觉实验,他尝试探索绘画的基本原理。在李玉双看来,绘画是一个完整的人如何反映宇宙万物的课题。
“用我的新方法观察自然,尽量表现自然界的原生态密码信息。”严谨的科学研究催生了新的观察方法,李玉双看见了一个超越日常经验的世界,他双眼接收到的,是未经曲解的大自然原始信息——光编码 。
这段文字精要的概括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论的主旨,并有艺术家访谈形式的多媒体小视频为观众解读个人思考、创作的历程,帮助阅读者走进艺术家丰富、神奇的艺术世界。
方法论的文献
绘画的根本原理就是模仿自然界和视觉里的二维视像。自然界二维的什么样,我就把它画成什么样,不改。这个二维世界比三维更原始。
李玉双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研究这课题。他用绘画验证他的研究,在李玉双“光编码”理论中,人眼中所接收到的,是“光以编码形式传递的信息组合。“光编码”画法,即是将这种编码信息呈现出来,从而摆脱了绘画对“形”的依赖,直接进入到自然万物最本质的状态。
创作方法论的思维模型和工具、手稿
在李玉双看来,“光编码”是上帝传递给人类的最初信息,他只是忠实地将这些信息呈现出来。而他能看到“光编码”,则是他基于视觉研究、长期不懈的观察训练的结果。他的绘画既非机械的“画物本体”,也非主观的“画心像”,而是人观察宇宙万物的一个尘封已久的窗口。画面上大胆的不受约束的变化,他说,就是来自于他所看到的自然界被隐藏起来的信息。
“小花小草皆可识宇宙、自然、生命之化机。任何一件事物,比如说感知一个苹果,也是一套系统。笔墨是一个系统,色彩也是一个系统,而不是单独的某-一个东西。绘画就是个系统工程,每画-笔都得这样,整个的系统,大小画,都是这样的循环。”
李玉双 暖日植物园(局部)99x195cm 纸本丙烯水墨 2019
作为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一辈艺术家,李玉双先生是美术界鲜有的坚持以自然为题材、坚持在自然中创作的艺术家。他将写生视为生活的一部分,理工科的知识结构背景促使他在写生时融入自然科学的视角,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他以超脱于世俗之外的目光看世间千山万水,下笔色彩斑斓间,时间从他的画面掠过,而不留任何痕迹。他笔下的风景有着中国水墨的自然韵味,既有光影变幻的色彩,也有灵动洒脱的笔触,天真烂漫,自成一派。
李玉双 桂林阳朔98x197cm 丙烯水墨宣纸 2019
李玉双是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自幼早就显示出良好的绘画天赋。到1948年,父亲将李玉双接到北京,他也经常去中央美术学院父亲的画室,接触到了学院派最典型的绘画风格。但李玉双最终却考入“国立高工”的工具制造专业。然而绘画仍是李玉双的挚爱。1956年,李玉双从北京分配到郑州机械制造学校后,这所学校以及周围的公园、村庄的景色,成为他在郑州的十年里反复描绘的“写生”对象。因为没有走“艺术专业”这条路,父亲李可染就成为李玉双艺术道路上真正的导师与交流对象。
李玉双(右)与父亲李可染(左)
1965年因为郑州机械制造学校停办,李玉双进入开封高压阀门厂。开封的龙亭、二僧亭、禹王台、甚至一些老街道,都成了李玉双新的写生地点。在这一时期,作为物理学家的李玉双开始研究宇宙和大脑,做了很多光和视觉的模型,以及关于单眼视觉、双眼视觉的实验。他忽然意识到,绘画所要表现的其实是“我眼中所看到的自然,而不是画物体本体”。随后将自己的新画法称之为“编码画法”。
户外写生的艺术家李玉双
线索二:田野实践 外光投射的心像
在展墙上我们看到艺术家在公园,在海边,在国外,在市井的田野中创作的背影,物化为一系列的组画,丙烯、色粉、油画棒灵动的铺陈出光色斑驳的树林、湖水、海天景观,但又不会停留在这些“风景”中,留在心里的是艺术家真性情的流露,是一片赤子之心。
绘画工具和手稿在展览现场的呈现
同样有一段文字吸引我去阅读:
在北京时,李玉双经常描绘北小河的景色,同一个地点的景反复画二三百次,每次都不同,因为每天光的编码都不一样,就像画湖水的落日,云彩,一天一个样子,变化无穷。
“许多画从春天画到夏天,再画到秋天。今年没画完,明年再接”着画。一张画要画好几年,每张画都有故事。
李玉双
北小河公园里创作的组画
李玉双并没有选择父亲李可染所代表的中国画。他的“写生”主要还是“素描”、“水彩”之类属于“西画”的艺术形式。李玉双五、六十年代的写生绘画,更多受到欧洲18至19世纪的风景绘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写生”绘画于阳光、质朴的时代气息之中,更有一份敏感动人的幽谧与柔和。
新画法将他从严谨的构图与形体中解放出来,而致力于光与色彩所传递的微妙信息。此后,李玉双就用毕生精力——从开封到鲁山再到北京,从水彩到油画再到后来的丙烯、水墨——来练习、完善这种方法。
展览现场
1985年后回到北京时,李玉双开始了自己作为“全职”写生画家的生涯。在持续不断的写生实践中,虽然同样在运用“编码画法”,但作品的意趣却往往变化多端:有的画面浑厚而繁密;有的画面似乎一挥而就;有的用笔则和缓雅正,画面有一种云淡风轻的美;有的则粗头乱服,自有一种率真质朴的美。2006年年届七旬的李玉双建造了自己的画室,并取名为“观画堂”。随着“观画堂”的建成,他的绘画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素描、水彩、油画之外,他开始更多地尝试丙烯、水墨、色粉、毛笔、宣纸等新绘画材料。伴随着新材料的运用,李玉双写生绘画的面貌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展览现场
语言形式的自由呈现
在其中一个展厅整体重灰色调的墙面形成空间的凝重经典的调性,这部分展厅的作品或小幅饱满浓郁的色彩,丰富密集的色彩质感,或风轻云淡的水墨为底,和以抒情的淡彩。多元丰富的画面语言,虽是寻常景物,却都生机盎然,满满的诗意。
李玉双 荷塘 70x140cm纸本丙烯水墨2009
李玉双 荷塘(局部)70x140cm 纸本丙烯水墨 2009
最近几年,随着写生地点的不断拓展,他的视野与心胸也越来越开阔。虽然还是在运用他那套独特的观察方法,但随着画幅的增大和水性绘画材料的运用,种种奔放无羁而又自然而然的视觉肌理,成为了他更为宏大的“编码系统”重要的构成元素,他的“写生”进入了一种无拘无束、无法即有法的“化境”,而自然之美、绘画语言之美与人性之美的相互交融则使画面独具一种璀璨的“光华”,这“光华”不是外在的精致与华丽,而是画家与“自然”的心灵对话中所体悟到的一种“生命”与“美”的粲然光华。
手稿陈列
李玉双速写手稿
某种意义上,李玉双这一代艺术家,可以说是中国最纯粹的“美”的追求者。但这一代艺术家的才华,却大都被埋没在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中以及后来同样无休止的“新启蒙”之中。李玉双有幸以其“业余”的身份避开了这种种漩涡,在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写生”中,他深刻地展现了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质朴、阳光、激情洋溢的“时代真美”。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5日。
李玉双同名个展
艺术家:李玉双
展期 : 2020.5.16 - 2020.7.5
开幕: 2020.5.16 (Sat) 3:00pm
地点: 亚洲艺术中心 (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大山子798艺术区(周一休馆)
主办: 亚洲艺术中心
协办: 李玉双工作室
户外写生的艺术家李玉双
艺术家
李玉双,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母亲苏娥为沪上戏曲名家苏少卿长女,少年在家学熏陶下开始了创作之路。1956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的李玉双赴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学院进修,之后分配到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教授工程力学,在工作之余坚持艺术创作,这一时期以水彩画创作为主,多为描绘学校及周边村庄的景色,创作了大量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和速写作品。1969年,开始常赴河南鲁山、平顶山等地写生。1971年,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1986年返回北京,逐渐开始探索水墨、丙烯等综合材料的运用,探索中国材料对色彩的表现力,并坚持写生创作从未间断。2010年,工作室建好,不过所有写生依然在室外完成。他开始大幅面的作品创作,使用综合材料,尝试西方材料与中国传统纸张的结合。2015年,今日美术馆举办六十年艺术个展,共展出作品60余幅。2017年,前往日本、台湾、新西兰等地写生;2018年5月,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绘画展,被专家誉为 “东方的莫奈”。
艺术理念:李玉双先生认为绘画系统与认知系统是同一个系统,作画的过程就是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而他的画就是他的生活本身。六十余年埋首于科学研究与绘画艺术,并近于朝圣般地热爱着自然。李玉双先生六十余年如一日以自然为唯一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和独立研究。在李玉双看来,“光编码”是上帝传递给人类的最初信息,他只是忠实地将这些信息呈现出来,并无丝毫增减。而他能看到“光编码”,则是他基于视觉研究、长期不懈的观察训练的结果。他的绘画既非机械的“画物本体”,也非主观的“画心像”。他的眼光已经超越了绘画的光影色彩,而触及到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本质。在探索“光编码”奥秘的艺术之旅中,李玉双看到的是一个无穷尽的世界。作为一位八十五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是中国艺术领域罕有的坚持以自然为题材、坚持在自然中创作的艺术家;他有工程学背景和科学知识背景,以系统化的科学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又在科学之眼的帮助下,用艺术表达他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
重要展览:“玉双的写生 - 2018年越洋行走写生展”(白盒子之家,北京,2018)、“田野的色彩 - 李玉双艺术巡回展美国站”(世界粮食奖总部,艾奥瓦州得梅因,2018)、“画我眼中所见 - 李玉双绘画艺术展”(国家大剧院,北京,2018)、“自然 - 李玉双艺术·展览·雅集”(圣之空间,北京,2018)、“自然而来:光编码观照下的风景 - 李玉双写生创作六十年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5)等。
策展人
方志凌,1970年出生于湖北,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学士、武汉理工大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07年以后介入当代艺术批评以来,在《美术》、《世界美术》、《当代艺术》、《国家美术》等各类专业杂志、书籍上发表艺术批评文章50余篇;并于威尼斯、曼谷、香港、北京、杭州、厦门等地主办过一系列展览。
重要策展项目:“疏离之境 - 尹朝辉、尹朝宇作品展”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8)、“群贤·白露文慧 -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华中农业大学艺术馆,武汉,2018)、“群贤·狮山夏至 -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华中农业大学艺术馆,武汉,2018)、“另一个阿莱夫 - 中德当代艺术对话展暨德美术馆开幕展”(德·美术馆,厦门,2018)、“诗性的共同体 - 厦门自贸区成立一周年国际当代艺术展”(厦门国际邮轮城博乐德艺术空间,厦门,2016)、“不一不异 - 中国青年艺术家试验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3)、“风物纪 - 中意青年艺术家对话展”(威内托科技艺术馆,威尼斯,2011)、“70后艺术的十个个案”(香港展览中心,香港,2010)等。
重要编辑出版画册:《纸象 - 尹朝阳的纸上绘画》(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王劼音》(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木兰溪》(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70后艺术的十个个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等当代艺术画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